哈喽大家好,如果您还对形容富江的句子不太了解,没有关系,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形容富江的句子的知识,包括富江经典句子加图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,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,下面我们就开始吧!
本文目录
一、富江经典句子
1.男人都是头脑简单的无聊生物,他们只会看外表,他们明明对我一无所知。
2.我谁也不相信,谁也不依靠,我早就决定了,要过一个人的生活。
我一点也不寂寞,与其相信别人,被背叛欺骗,倒不如忍受孤独之苦
3.富江有天使的脸孔,但其实她是个恶魔,不,恶魔也比她要好一点。
4.像你这种受男生欢迎的女生,被其它女生憎恨也是理所当然的。
没错,那些女生不但讨厌我,更加憎恨我,总有一天会想着把我刺死。
5.欺负这是人类的本能,因为人类这种生物很喜欢看着别人受苦,她们只是在做
6.圣经上怎么说的?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脸颊,那你应该打对手的左脸颊反击她。
7.男人总是这个样子!男人真蠢。
8.人们总是把我称作为怪物,但在我眼中,普通人才是怪物,对强者卑躬屈膝,
把弱者当作食物,不明白自己是何等的愚昧,只会羡慕别人,嫉妒别人,一直
若无其事的背叛别人,这样的人不该被称为是怪物吗?
9.爱上富江,不能自拔,然后再亲手杀了她吗?
10.我将永远如此可爱,可爱又可怜哪
18.和我做朋友,也会被人憎恨的哦.
二、富春江的历史以及景色。
景色:天下佳山水,古今推富春.富春江七里泷,其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,一幅淡雅的画;又象一条历史的长河,包孕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,故富春江七里泷以”山青,水清,史悠,境幽”为主要特色
历史:富春江下切中生代火山岩,形成长达24公里的著名七里泷峡谷。两岸岩石陡立,层峦叠嶂,山水相映,景色秀丽。1969年在七里泷峡谷建成富春江大型水库和发电站。富春江由北支新安江和南支兰江在建德县梅城汇合而成。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境内。兰江由来自浙江省中部的金华江和来自浙赣、浙皖边界山区的衢江汇合而成。富春江水系很早就是杭州、上海通向浙江内地、福建北部、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的重要水道。富春江-新安江-千岛湖为浙江省一黄金旅游线路,新安江、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上游。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,经淳安县,流至建德县;江水再往东流,经桐庐,流入富阳市境,曰富春江;再往东,到了萧山县的闻家堰,称钱塘江。富春江-新安江-千岛湖风景区就位于上起淳安,下至富阳的一段区域内,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风景区。 1982年,富春江作为富春江-新安江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。这一段风景区两岸山色青翠秀丽,江水清澈碧绿,在山水之间还分布着许多名胜古迹
”可又有几人知道富春江的景色也十分美丽呢?这也难怪,谁叫它们的宣传力道不大呢!如果你要到富春江旅游,最好是坐船,这或许能让你体会诗人吴均当时游览富春江的心情,说不定还会吟出一首诗来,流传千古。
富春江的水是青白色的,十分清澈,游鱼细石都看得十分清楚。
其实这里本是一个捕鱼的好地方,怎奈为了生态平衡这个问题***进行了严加看管,否则这里将会成为鱼儿的“墓地”;富春江的江水也不会那么清澈,都说***的政策好啊!看来还一点没错。
这里的水急,不比一般江里的静水。
异水是富春江的一大特点,它的另一大特点是奇山。
山的奇特之处在于高、多、雄奇。
在两岸的高山上的树也不甘示弱,它们凭借高峻的形势和顽强的意志努力向上爬,想将高山比下去。
这里的山多得数不胜数,人们一望见了,就觉得这里的山十分多,要过去肯定要费一段时间。
记得《山峡》里有一句话“: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,”其实用这三句话来形容富春江的山高、山多、水长再好不过了。
而且,再这里不仅只有猿鸣而已,还有鸟叫、蝉鸣等等,动物多得数不胜数。
这些雄奇的山峰之间好像有一股霸气,有的人看了山群之后便隐居在山中常伴山群;有的人看了山群之后,他们那一颗急着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息下来。
由于这里山高树多的原因,人们在江面上很难见到太阳,只是有时可以看见阳光而已
我的作文老师默默地在教育岗位上耕耘了几十个年头,她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,献给了他的学生……她,是伟大的.记得那是一年前的一个夏天,我们正等着老师来上课,忽然,窗外一个霹雳打破了夏日的沉寂,刹时间,电闪雷鸣,狂风大作,如黑锅似的天越压越沉,仿佛快要掉下来了,又一声巨响,"黑锅"被划破,暴雨如瀑布般倾泄而下.雨点像子弹般射向大地……看着这暴雨如注的天气,大家都说:"老师肯定不会来了."于是,我们个个垂头丧气地拿起书来自学.不一会,老师竟冒着雨来了,顿时,教室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."同学们对不起,今天我迟到了,你们能原谅我吗"望着老师湿淋淋的头发,那被雨水淋湿的衣衫,激动,热爱……一股脑涌上了我的心头.老师拿出课本,给我们讲起课来.她那可亲的面孔微笑着;那亲切的声音如母亲般给我们温暖……窗外大雨瓢泼,而教室里却到处充满了温欣……四五年来,老师几年如一日,从没给我们缺过半节课.这,就是我们的老师,一个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老师,一个伟大切又平凡的老师!老师不仅热爱自己的工作,对学生也体贴入微,如同自己的亲生子女般疼爱……
美丽的富春江如果风有颜色,如果烟有光芒,或许,它们都是明净的,像是白昼里的月光。
在风语低回,云雾萦绕中穿行,你也许会爱上两岸的苍翠峰峦;在烟波无忧,碧水澄明中抬首,你也许会爱上碧远的苍穹:眼前都是茫茫的苍翠深远,一色的深青浅碧,这样的天,这样的山,谁能说更偏爱谁一点呢?在富阳与桐庐的一百多里水路上,竟然就让我邂逅了这样的奇景。
泼墨是绝世好画,成曲是天籁之音,这样的山水,真是天下奇绝啊。
在行舟上低首,只见满目的碧色,荡开层层轻波。
这样一方碧色的砚,研了满满的墨,等着你胸中无处可发的赞叹,用千丈的深度来书写。
你看那一尾尾的鱼,一粒粒的石,都争先恐后的想让你看清楚,记住这里每一点微小的美。
银浪如鳞,湍流胜箭,心好像突然就轻了,轻的可以飞起来。
两岸的高山,寒松苍翠叠枝,参差阴翳,竞相争高。
重峦叠嶂,直指向天,鹰飞几不可度。
不要怪自然中没有琴弦;泉水弹奏石的清韵,善鸣的鸟嘤嘤放歌,难道不是天地绝响?更不必说山中的蝉鸣无穷,猿啼千转了。
在这繁芜迷眼的世间里,还有这样的地方吗?想必热衷于官场经济人情世故的人们,来到这里,都会忘忧流连啊。
看来这样的山水,这样不沾红尘的山水,必然是有守护的。
那些苍茂的树木伸出枝条,将这山水隐蔽起来,只有阳光偷偷地从隙缝中露出头来,照亮这一江碧色,赏玩这珍藏的美丽。
译文风尘烟霭全部散尽,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。
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,任凭它或东或西。
从富阳到桐庐,一百来里水路,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,天下独一无二。
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,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。
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,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。
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,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。
两岸夹峙的高山上,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。
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,互相比高比远。
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,形成千百座峰峦。
泉水冲击着石块,发出泠泠的声响;好鸟彼此和鸣,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。
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,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。
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,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;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,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。
横斜的树枝在上方遮蔽天日,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;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,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。
鉴赏"山川之美,古来共谈",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骚人墨客,吟诗作文,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。
其中,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《与朱元思书》,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,被目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。
吟诵此文,但觉景美,情美,辞美,章美,如此短的篇幅,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,令人叹为观止。
一、意境美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,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━━阳光明媚,天高云淡,空气清新,山色苍翠,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━━"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"。
先抓住其"缥碧"的特点,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:这水仿佛透明似的,可以一眼见底,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,水底累累的细石,都可以一览无余。
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,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: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,一泻千里,使人感到惊心动魄。
这样描写,静中有动,动静结合,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,突出地表现了一个"异"字。
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,奇在"负势竞上"、"争高直指"。
山本是静止的,而在作者笔下,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,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,直上青天,欲上不能,便"千百成峰",层峦迭嶂。
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。
空山幽谷之中,泉水叮咚,百鸟和鸣,知了叫个不停,猿猴啼个不住,这些欢快的声音,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,把这寂静的山谷,变成一个热闹、和谐、欢乐、祥和的世界。
山包容了这些生命,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。
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。
山外虽然晴光万里,山中却别有景象。
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,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,浓荫蔽目,在白天也只是"有时见日"的幽暗的景象。
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,都紧扣一个"奇"字。
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,把动与静、声与色、光与影巧妙结合,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,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"山川之美"。
二、志趣美本文重在写景,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。
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,我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,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,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、高洁的情怀。
我们可以从首段"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"一句中,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、无拘无束、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;从对山水的描写中,体会到作者对自然、自由的热爱,对生命力的赞颂。
更令人赞赏的是,在描绘山景时,作者插入两句观感:"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"。
这几句感受,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,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,对官场政务的厌倦。
细细品味,作者的这种志趣,既不同于"知其不可而为之"的积极入世,又不同于"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"的消极遁世,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,对自由和谐的向往,对欢乐生命的礼赞。
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,多了份潇洒,比后者少了份悲观,多了份开朗,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,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。
三、语言美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,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,其代表作《与朱元思书》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。
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,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,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,如"泉水激石,冷冷作响;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"、"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"。
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、音韵和谐、对比立意、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,读来朗朗上口,节奏感极强。
但本文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,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,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。
其一,在四字句、六字句中运用了"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"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,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,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;其二,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,无异于一般散文(尤其是第一节),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,这样骈散结合、疏密相间的安排,使语言灵活多变,更具韵律美;其三,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,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,全文除"鸢飞戾天...
鹳山公园,座落于富阳市城东的富春江畔,它可是富阳市最早的一座公园。
竟然是富阳市最早的一座公园,即美又有名,我当然要去见识见识啦。
于是一天我踏上了游鹳山公园之旅。
到了鹳山,我迫不及待的冲了上去。
妈妈跟了上来,我和妈妈手牵着手悠闲地走在山路上。
妈妈告诉我说:“春江第一楼,这是鹳山标志性建筑“春江第一档”,它青墙黛瓦,飞檐翘角,被古人称之为“前楼如画俯山根”。
往里走,扑入眼帘的是茂盛的翠绿的树木。
密密的树木像撑开的巨伞,重重叠叠的枝丫,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。
山上也正开花,这儿一丛,那儿一簇,很不少。
各色的花,再加上或浓或淡的绿,眼前一片明艳。
不知不觉,我们已经来到了山顶上。
我往下望,竟是美丽的富春江!原来,鹳山三面环水,山水相映,前面就是美丽的富春江。
我不经赞叹:“鹳山果然名不虚传!让人如痴如醉!”鹳山如此美丽,怎么能不让我们流连忘返呢?
富春江两岸青山,山为水铸情,满目葱翠;一江春水、水因山溢美,澄如湖海碧如天.富春江有山有水,水中有山,水行山中,山绕水生.群峰拥翠,为旅游风光中少见.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,融合众多飞瀑、雄奇岩峰、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,可谓“水碧山青画不如.”来这里旅游,既可登山揽胜,又可泛舟荡游.南朝吴均的《与宋元思书》日:“风烟俱净,天下共色……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.”唐朝韦庄称富江“钱塘江尽到桐庐,水碧山青画不如.”宋代苏东坡亦誉:“三吴行尽千山水,犹道桐庐景情美.”元代吴桓赞道:“天下佳山水,古今推富春.”可见,富春江“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”.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.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,足以使人陶醉.
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的富春江,素有“奇山异水、天下独绝”之称。
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,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。
古人云:“三吴行尽千山水,犹道桐庐景清美。
”上游七里泷,水如染,山如削,峰紧紧流窄,鸢飞鱼跃,称“富春江小三峡”。
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,江流宽阔,两岸绿树烟花,小桥流水,山庄错落,更兼有严子陵钓台、大奇山、白云源、桐君山、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,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。
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,无论是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零星来江水绿如蓝”的艳春、“两岸绿树凝滴翠”、“翠色随人欲上船”的夏景,或是“一江流碧玉、两岸点红霜”的秋色,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。
即便是“诸山皓然”、“寒江独钓”的冬天,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.富春江,全长110公里,一头连着素有“人间天堂”美誉的杭州西湖,一头连着人称“归来不看岳”的安徽黄山。
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,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,相映成辉,有人赞美富春江“揽天下奇景于一身”,这也许有些夸张,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……富春江分上下两段。
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,称富春江下游,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,称富春江上游,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。
两岸青山,山为水铸情,满目葱翠;一江春水、水因山溢美,澄如湖海碧如天。
富春江有山有水,水中有山,水行山中,山绕水生。
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,融合众多飞瀑、雄奇岩峰、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,可谓“水碧山青画不如。
”来这里旅游,既可登山揽胜,又可泛舟荡游。
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?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富春江名胜诗集》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,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。
其中南朝吴均的《与宋元思书》日:“风烟俱净,天下共色……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。
”唐朝韦庄称富江“钱塘江尽到桐庐,水碧山青画不如。
”宋代苏东坡亦誉:“三吴行尽千山水,犹道桐庐景情美。
”元代吴桓赞道:“天下佳山水,古今推富春。
”可见,富春江“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”。
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,足以使人陶醉。
遥望当年,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,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“富春山居图”。
这幅历史名作饱经沧桑,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。
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,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中。
写作特点可从表达方式、结构特点、修辞方法等方面入手。
语言特色可从词语、句式等方面入手。
另外,诗歌还可以从音韵、节奏等方面考虑。
1、苏轼的《水调歌头.明月几时有》: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: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,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:人有悲欢离合。
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.从“隔千里兮共明月”演化而来的,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,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: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词中\"此事古难全\"里的“此事”是指: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.2、岑参的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: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;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
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
写沙漠冰封,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: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
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: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; 3、《与朱元思书》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,历历如画,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。
同时,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。
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,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: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,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
自富阳至桐庐,一百许里,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。
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。
水色、水清、水深、水急都突出了“异”的特点:水皆缥碧,千丈见底;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。
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,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、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: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,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,争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
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;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
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
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;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
3、.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,情趣所在的句子是: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
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(七个字的成语)是;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:若夫日出而林霏开,云归而岩穴暝,晦明变化者,山间之朝暮也。
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: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,风霜高洁,水落而石出者,山间之四时也。
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:醉能同其乐。
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:人知从太守游而乐,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。
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: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
文中与\"饮少辄醉,而年又最高\"相照应的文字是:苍颜白发,颓然乎其间者,太守醉也。
4.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中,作者用“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”和“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”概括说明了“迁客骚人”的“悲”和“喜”。
为人应心胸豁达,切勿患得患失,就如范仲淹在《岳阳楼记》中所写的那样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惟有如此,方可成就一番事业。
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: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: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: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;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: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;文中动静结合,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: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;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:政通人和,百废具兴。
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: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荡荡,横无际涯。
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: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
由\"四面湖光归眼底,万家忧乐到心头\"这副对联,你能想到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,我们应拥有\"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\"的心态。
(用《岳阳楼记》中原句答)文中“进亦忧”“退亦忧”中的“进”与“退”分别指: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。
5、.陶渊明的《饮酒》: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,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: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《饮酒》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,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: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陶渊明的《饮酒》一诗中,\"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.\"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: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,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\"喧嚣\"之感。
我的家乡是紧邻“人间天堂”杭州西侧,位于浙江西北部富春江畔,距杭州75公里,被称为杭州后花园——桐庐。
桐庐因药祖桐君老人在此结庐炼丹而得名,更因是东汉名士严子陵在此地隐居而名扬天下。
桐庐是江南的一座古城,境内锦峰秀岭,洞奇石美,以山、水、林、洞为特色,既可寻胜访古,纵情山水,又可体验乡村风情、田园乐趣。
更有“天下独绝”的富春江、天目溪,如碧玉飘带萦绕县境,山青水秀,胜迹处处,宋朝诗人范仲淹赞桐庐为“潇洒桐庐”。
桐庐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,“潇洒桐庐,山水福地”的独特魅力正不断呈现,以厚重而又轻灵的城市特质“潇洒”,以强劲的经济活力和实力,紧紧勾住了域外众生的心神和眼球!在桐庐,你随处都可以潇洒,可以去攀桐君山,祭拜中药鼻祖、祈求健康;可以去看江南古镇,欣赏明清建筑的精美;可以去寻瑶琳仙境,探索全国诸洞之冠的由来;可以去钻垂云通天河,一探地下长河的神秘;可以去游琴溪香谷,寻觅唐朝状元的遗踪;可以去住畲乡农家乐,饮玛瑙般的红曲酒,品美味的农家土菜,尝时令的春江鱼鲜。
桐庐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,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青翠的群山间,水绿如铺,铺出了潇潇洒洒美桐庐。
这条江直入桐庐城中,将一城分为江南、江北。
住在两岸,视线极为开阔,极目远眺,近水远山,烟波层峦,其静,其清,其秀,其美,给人尘虑尽涤的感染。
美丽富饶的桐庐,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,夜幕降临,路上五彩的华灯与川流不息的车灯、亦真亦幻的霓虹灯交相辉映,无不透着城市的繁荣。
碧水在山岭间曼舞,绿色在城市间铺陈。
在这个商业味道浓厚的时代,富裕的桐庐不改本色,她仍然是个“好风吹绉一池绿,白鸟点破千山青”的好去处,且山更绿、水更清,更多了份“鱼稻乡中乐岁丰”的现代都市的繁荣。
桐庐是一座真正的魅力所在的城市,是以文明文化为重点,建设崇文尚德的人文桐庐。
潇洒桐庐拥有着璀璨的文化,然而,要让潇洒桐庐更加被人喜欢、被人眷恋、被人向往,必须融入人文、凝聚人文、彰显人文。
人文是特色,人文是情调,人文是质地,人文是根基。
一个“形神兼备”的城市必然魅力四射,对内产生强大凝聚力,对外形成强大吸引力,并融合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。
相信不久的将来,桐庐将成为人文积淀深厚、山水风光独绝而充满活力的魅力之城,使在这里休养生息的百姓,生活更具品质更加潇洒。
桐庐是一座和谐美丽的城市,空气清新,每天清晨醒来,一手揉着迷朦的睡眼,一手拉开窗帘推开窗户,映入眼帘的是富春江的山水美景,吹着习习清风,迎风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,仿佛能嗅到浓郁的负氧离子的气息。
晨练的人们,在平旷的新城中心广场打拳,起舞。
那草地、花树,也诗意的在绿荫下荡漾含笑。
最惬意的就是站在富春江二桥,看桥下一江碧水,潋滟随波千万里。
那青蓝,如同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,一色没有两样。
江面上点缀着几片帆影,恍惚能听到船家咿呀柔橹的声音。
靠在桥栏上看街上有着四季分明、赏心悦目的景致。
春天,高大的行道树抽出新叶,满目葱翠;夏天,两旁的树枝相互交错,绿荫华盖,一路走过清凉无比;秋天,落叶纷飞,满地金黄;冬天,雪花挂满枝头,银装素裹,纯洁可人。
晚饭过后去江滨公园散散步,跳跳舞,看看水上娱乐,悠然自得。
如果有兴趣,夜游一下美丽的富春江,踏上游船,四处眺望,凭栏伏憩,吹着江风,赏着夜景,好生悠闲。
看着那些依山傍水的参差楼房纷纷亮起灯光,骄傲地耸立在映得五彩斑斓的江水上,宛若仙人的居所般瑰丽。
你会情不自禁的感叹,啊!潇洒桐庐!你是一座满目青翠的山水新城;你是一处山水福地;你是人居佳境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»富春江的历史以及景色。
三、富春山居图有关诗句
关于富春山居图的诗句 1.求美化富春山居图的诗句,帮忙多提供一些
元代画家黄公望(1269--1354),字子久,号一峰,大痴道人,江苏常熟人。擅长画山水,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,以水墨,浅绛风格为主,与吴镇,王蒙,倪瓒并称元四家。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,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,被诬入狱。出狱后改号“大痴”,从此信奉道教,云游四方,以诗画自娱,并曾卖卜为生。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。然由于生活坎坷,寒暖自知,所绘山水,必亲临体察,画上千丘万壑,奇谲深妙。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、巨然一派,后受赵孟頫熏陶,善用湿笔披麻皴,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,成为“元四家”(王蒙、倪瓒、吴镇)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。此外,画作之余,留有著述,如《写山水诀》、《论画山水》等,皆为后世典范之学。、、、
正文:两至正七年(1347年)仆归富春山居,无用师偕往,暇日于南楼授笔写成此卷,兴之所至,不觉亹亹布置如许,逐旋填剳,阅三四载未得完备,盖因留在山中,而云游在外故尔。今特取回行李中,早晚得暇,当为着笔。无用过虑有巧取豪锐者,俾先识卷末,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。十年青龙在庚寅(1350年)歇节前一日,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。
作者是元代画家黄公望。画分前后两段。
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。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,似初秋景色,几十个峰,一峰一状;几十棵树,一树一态,雄秀苍莽,变化多端。
茂林村舍,渔舟小桥,亭台飞泉,令人目不暇接,丰富而自然。画法有董(源)、巨(然)的温笔披麻皴,也有干笔皴擦,用笔简练,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。
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。诗词《富春山居图》作者:白玉东方日初照,地阔天高,已是春光无限好,蛟龙飞舞凤凰叫,各领风骚。
挥笔任逍遥,思潮如涛。逸情雅雅云外飘,万里江山何处是?唯我独娇。
以水色佳丽著称于世的富春江,素有“奇山异水、天下独绝”之称。这条浙江水系的翡翠玉带,尤以桐庐境段最为秀丽。
古人云:“三吴行尽千山水,犹道桐庐景清美。”上游七里泷,水如染,山如削,峰紧紧流窄,鸢飞鱼跃,称“富春江小三峡”。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,江流宽阔,两岸绿树烟花,小桥流水,山庄错落,更兼有严子陵钓台、大奇山、白云源、桐君山、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,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。
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,无论是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零星来江水绿如蓝”的艳春、“两岸绿树凝滴翠”、“翠色随人欲上船”的夏景,或是“一江流碧玉、两岸点红霜”的秋色,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。即便是“诸山皓然”、“寒江独钓”的冬天,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.
富春江,全长110公里,一头连着素有“人间天堂”美誉的杭州西湖,一头连着人称“归来不看岳”的安徽黄山。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,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
缀连成片,相映成辉,有人赞美富春江“揽天下奇景于一身”,这也许有些夸张,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……
富春江分上下两段。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,称富春江下游,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,称富春江上游,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。两岸青山,山为水铸情,满目葱翠;一江春水、水因山溢美,澄如湖海碧如天。富春江有山有水,水中有山,水行山中,山绕水生。群峰拥翠,为旅游风光中少见。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,融合众多飞瀑、雄奇岩峰
、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,可谓“水碧山青画不如。”来这里旅游,既可登山揽胜,又可泛舟荡游。
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?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富春江名胜诗集》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,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。其中南朝吴均的《与宋元思书》日:“风烟俱净,天下共色……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。”唐朝韦庄称富
江“钱塘江尽到桐庐,水碧山青画不如。”宋代苏东坡亦誉:“三吴行尽千山水,犹道桐庐景情美。”元代吴桓赞道:“天下佳山水,古今推富春。”可见,富春江“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”。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。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,足以使人陶醉。
富春山水,天下独绝。遥望当年,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,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“富春山居图”。这幅历史名作饱经沧桑,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。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,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中。
4.【关于富春江的诗句(三句以上)】
春江花月夜年代:【唐】作者:【张若虚】体裁:【乐府】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.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?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.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.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.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.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.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.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.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.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.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.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.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.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.不知乘月几人归?落花摇情满江树。
5.描写富春江句子:秋光今月······
(元·吴桓赞)③古人云:“三吴行尽千山水,犹道桐庐景清美。”上游七里泷,水如染,山如削,峰紧紧流窄,鸢飞鱼跃,称“富春江小三峡”。
自严子陵钓台至窄溪,江流宽阔,两岸绿树烟花,小桥流水,山庄错落,更兼有严子陵钓台、大奇山、白云源、桐君山、天子岗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,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。④富春江景色四季宜人,无论是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零星来江水绿如蓝”的艳春、“两岸绿树凝滴翠”、“翠色随人欲上船”的夏景,或是“一江流碧玉、两岸点红霜”的秋色,都有一番醉人的魅力。
即便是“诸山皓然”、“寒江独钓”的冬天,也有耐人寻味的底蕴.⑤唐朝韦庄称富江“钱塘江尽到桐庐,水碧山青画不如。”⑥宋代苏东坡亦誉:“三吴行尽千山水,犹道桐庐景情美。”
⑦遥望当年,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,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“富春山居图”。①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
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,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。
水皆缥碧,千丈见底。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。
急湍甚箭,猛浪若奔。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。
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;争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;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
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。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
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;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与朱元思书(1)吴均风烟俱(2)净(3),天山共色(4)。
从流飘荡(5),任意东西(6)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(7),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(8)。
水皆(9)缥碧(10),千丈见底。游鱼细石(11),直视无碍(12)。
急湍(13)甚箭(14),猛浪若(15)奔(16)。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(17),负势竞上(18),互相轩邈(19),争高直指(20),千百成峰(21)。
泉水激(22)石,泠泠作响(23);好鸟相鸣(24),嘤嘤成韵(25)。蝉则千转不穷(26),猿则百叫无绝(27)。
鸢飞戾天(28)者,望峰息心(29);经纶世务者(30),窥谷忘反(31)。横柯上蔽(32),在昼犹昏(33);疏条交映(34),有时见日(35)。
(1)《与朱元思书》,选自《艺文类聚》(中华书局1982版)卷七。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。
一作《与朱元思书》。吴均(469—520),字叔庠。
吴兴故鄣(今浙江安吉县)人。南朝梁文学家,史学家。
书:信函(2)俱:全,都。(3)净:消散,散尽。
(4)共色:同样的颜色。共,相同。
(5)从流飘荡:(小船)随着江流漂浮荡漾。从,顺,随。
(6)任意东西: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,时而向东时而向西(7)自富阳至桐庐: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,富阳在富春江下游,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。(注:如按上文“从流飘荡”,则应为“从桐庐至富阳”。
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。)至:到。
绝:到了极点。(9)皆:全,都。
(10)缥碧:原作“漂碧”,据其他版本改为此。青绿色。
(11)游鱼细石: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(12)直视无碍:一直看下去,可以看得很清楚,毫无障碍。这里形容江水非常清澈。
(13)急湍:湍急的水流。(14)甚箭:即“甚于箭”,比箭还快。
甚:胜过。为了字数整齐,中间的“于”字省略了。
(15)若:好像。(16)奔:动词活用作名词,文中指飞奔的马。
(17)寒树:耐寒常绿的树。(18)负势竞上:凭借(高峻的)形势,争着向上。
这一句说的是“高山”,不是“寒树”,这从下文“千百成峰”一语可以看得出来。(19)轩邈(miǎo):比高远。
这里作动词用。(20)直指:笔直地向上。
指:向。(21)千百成峰:形成无数的山峰。
(22)激:冲击。(23)泠(líng)泠作响:泠泠地发出声响。
泠泠,拟声词,形容水声的清越。(24)好鸟相鸣:好,多;相鸣,互相和鸣。
(25)嘤(yīng)嘤成韵:鸣声嘤嘤,和谐动听。嘤嘤,鸟鸣声。
韵,和谐的声音。(26)千转:长久不断地叫。
千,表示多。转,通“啭”,鸟婉转地叫。
(27)无绝:就是“不绝”。与上句中的“不穷”相对。
(28)鸢(yuān)飞戾(lì)天:意思是鸢飞到天上。这里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。
鸢,古书上说是鸱(chī)一类的鸟。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,形状与鹰略同。
戾,至。(29)望峰息心: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,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。
息:使……平息,使动用法。(30)经纶世务者:处理政务的人。
经纶,筹划、治理。(31)窥谷忘反: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,就会流连忘返。
(32)横柯上蔽: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。柯,树木的枝干。
蔽:遮蔽。(33)在昼犹昏:即使在白天,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。
(34)疏条交映: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。疏条:稀疏的小枝。
交:相互。(35)日:太阳,阳光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,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,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,全图用墨淡雅,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,墨色浓淡干湿并用,极富于变化,是黄公望的代表作,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。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,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,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,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,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。前段较小,称“剩山图”,现藏浙江省博物馆;后段画幅较长,称“无用师卷”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;几百年来,这幅画辗转流失,而充满了传奇色彩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始画于至正七年(1347),于至正十年完成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,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,是黄公望的代表作。
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,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,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。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,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,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,前段较小,称“剩山图”;后段画幅较长,称“无用师卷”。
乾隆年间,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,乾隆皇帝爱不释手,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。前者称“子明卷”是后人伪造;后者是“无用师卷”,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。但乾隆皇帝认定“子明卷”为真,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,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,将真迹当赝品处理。直到近代学者翻案,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。
“剩山图”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,而富春山居图“无用师卷”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·剩山图》名称:《富春山居图·剩山图》
名称:《富春山居图·无用师卷》
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·无用师卷》馆藏:台北故宫博物院
名称:《富春山居图·沈周临摹本》
《富春山居图》始画于至正七年(1347),于至正十年完成。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,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。为纸本水墨画,宽33厘米,长636.9厘米,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。黄公望,字子久,号一峰,工书法、通音律、善诗词,少有大志,青年有为,中年受人牵连入狱,饱尝磨难,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,师法董源、巨然,潜心学习山水画,出名时,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。黄公望把“毕生的积蓄”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,呕心沥血,历时数载,终于在年过八旬时,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——《富春山居图》。它以长卷的形式,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,峰峦叠翠,松石挺秀,云山烟树,沙汀村舍,布局疏密有致,变幻无穷,以清润的笔墨、简远的意境,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,达到了“山川浑厚,草木华滋”的境界。
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,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.黄公望(字子久)为元代最负盛名的画师,在画史上的影响颇大。他在《山水诀》中,明确提到模写。他说:“皮袋中置描笔在内,或于好景处,见树有怪异,便当模写之。”子久作品存世不多,其中最佳者当属《富春山居图》。为了创作《富春山居图》,他在“领略江山钓滩之胜”时,“袖携纸笔,凡遇景物,辍即模记”。此画成于至正七年(1347年),此时子久年近八旬,画中所题文字表明,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、揣摩费时三四年。张庚在《图画精意识》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,“子久画冠元四家……如富春山卷,其神韵超逸,体备众法,脱化浑融,不落畦径。”
元至正七年(公元1348年),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,历时多年方始告竣。它以长卷的形式,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,峰峦叠翠,松石挺秀,云山烟树,沙汀村舍,布局疏密有致,变幻无穷,以清润的笔墨、简远的意境,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,达到了“山川浑厚,草木华滋”的境界。
黄公望所为山水画,溶合对自然实景之感受。自成一家。年七旬时,在富春江畔“小洞天”所作《富春山居图》,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。构思时,足迹遍及春江两岸,越六、七年而成,满纸空灵秀逸,气度沉雄,后人誉之为“画中之兰亭”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因其用笔熟练老到,不事雕琢,自然天成而为万世所瞩目,不设色而使墨自具五彩。《富春山居图》在章法布局上将五代、北宋的全景式构图法与南宋的小景构图法相结合,有旷远不羁的情调。又有主次分明的优点。
《富春山居图》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写意技巧,也代表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,虽有富春山水的一般特征,却不是真山真水的真实复述,他给后人的感受不是明秀,不是雄伟,而是清灵脱俗的飘逸神采,这正体现了黄公望晚年出尘脱世的恬静心迹。
好了,文章到此结束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